夏季白癜风怎么防止复发 http://m.39.net/pf/a_10625895.htm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原创周玉琴德阳日报

龙台

中江龙台古镇形似葫芦暗藏着壶天世界的玄机?明末清初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朱耷到过龙台?

日前,一部名为《昆仑莲》的历史奇幻小说在起点中文网发布,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明末清初一个名叫“大磉礅”的葫芦形古镇,以朱耷和净云道长两条人物主线,讲述了乱世中古镇历经的沧桑,以及朱耷在这里实现的人生转变。

作者“雪耕春”说,中江有三大古镇,“一胖二礅三兴隆”,其中“礅”就是指龙台古镇,“大磉礅”为龙台镇古地名。小说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龙台,故事虽是虚构,却在古镇找得到历史依据。整部小说就像一把钥匙,打开中江县龙台古镇尘封数百年的历史……

作者:雪耕春

20万字小说

再现明末清初古镇历史

这是一部基于历史现实的奇幻长篇小说,融入道家文化,讲述明末清初发生在古镇“大磉礅”的故事,颇具浪漫色彩。

小说开篇《宝莲初开》讲述了葫芦古镇——大磉礅的形成。

蒙元时,太乙山玉真子受上神梦托,带着弟子不远千里入蜀,寻到当初元始天尊降妖伏魔后留下的巨型莲座,筑造出了一个葫芦形镇邑——大磉礅,一个隐秘的仙家修行的壶天世界,百姓安居的福地桃源。游方高道纷至沓来,商贾云集,被太极葫芦、奇门遁甲深深吸引。

“雪耕春”根据自己的回忆,手绘出的原古镇风貌。

明末清初,乱世中古镇被溃兵血洗,又遭吴三桂兵马惊掠,在上仙的护佑下叛军一夜逃遁,葫芦镇邑得以幸存,百姓免遭祸殃。身为帝裔的朱耷奉母东躲西藏不可终日,悲痛欲绝之时遁入空门,但心系家学丹青,再次误入红尘,人生跌宕起伏。愁度时日的朱耷入蜀游遍仙幻葫芦和向百岁老仙问道后幡然而悟,暗生蓄发谋妻子的想法。回到南昌后脱去袈裟皈依了道教,并以“八大山人”名重艺林,实现了人生转变和辉煌。

“雪耕春”根据回忆,手绘的古镇古建筑之一“书院”。

作者“雪耕春”是土生土长的龙台人,曾是龙台中学一名历史老师。因为长期研究龙台的历史,逐渐萌生出写一部关于龙台历史的小说。“开始下笔时,本想写一部纪实性历史小说,但后来想到龙台浓郁的道家文化,就将道家文化融入其中,写成了这部基于历史现实的奇幻小说。”

“雪耕春”表示,奇幻只是手段,是为了营造整部小说的氛围。小说中的人物故事都是虚构的,但故事发生的很多场景却是真实的,至今在龙台仍留有历史遗迹。小说于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创作,从年11月7日发表以来,如今连载近15万字。“整部小说大概有20万字,再现了明末清初时期古镇的人文风物和历史。”

不断追问求证

他发现古镇暗藏的“天机”

早年在龙台古镇的生活经历,以及近年来对古镇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扎实的调查研究,让“雪耕春”为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。

龙台古镇地处中江中部,约有多年历史,这里曾是川西商业重镇,商贾云集,会馆林立,而关于古镇的源起及历史,却没有太多文字记载,民间也没有相关传说。

历史上龙台为什么叫“大磉礅”?古镇上为什么会有浓厚的道家文化?古镇主街为什么呈现刻意的弧形弯曲?带着这些疑问,年“雪耕春”开始了对龙台历史的调查研究。

“雪耕春”勾画的龙台镇地形以及古镇的葫芦型轮廓。

磉礅,意为柱子底下的大石礅子。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,“雪耕春”猜测龙台的地形应该像一个大石墩子,为了证实这个猜测,他绕着龙台东南西北各方勘察多次,发现“地形确实如此。”

于是,在小说《昆仑莲》开篇,“雪耕春”把“大磉礅”想象成九天上的玉清天尊用一朵莲花化成的昆仑莲座。通常,当一个地名的源起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时,神话传说似乎成了最合理的解释,“雪耕春”在小说中无疑给“大磉礅”的源起创造了一个神话。

古镇道家文化盛行,道家武学传承广泛,武术名家辈出。上个世纪中后期,龙台曾有个叫朱智涵的道士家喻户晓,大家昵称他“朱老道”。朱老道医术精湛、武技超群、乐善好施,是当代名震全川的武术宗师,在龙台当地德高望重,桃李盈门。今日的龙台被称为“武术之乡”,古镇上习武者众多,皆出自“朱老道”等名家真传。年,“朱老道”逝世,龙台当地群众为他在古镇北的“花果山”(也叫龙台山)上修建陵园以敬仰膜拜。

龙台武术宗师朱智涵。

“雪耕春”一直有这样的一个疑问,他说,像“朱老道”这样的道家高士,生前游历四方,为什么最终选择在龙台修道?“道家修行的胜境有三种,洞天府地、壶天世界以及画中世界。”他说,如果龙台真的是一个修行胜境,那么龙台究竟属于哪一种呢?

龙台镇群众为“朱老道”修的陵园。

带着疑问,“雪耕春”凭着自己在龙台生活多年对古镇的印象,在草纸上画下古镇的轮廓,最终一个葫芦形展现在他的眼前。他恍然大悟,“原来龙台古镇是一个壶天世界!”

“古镇打造得太富于智慧了!”在“雪耕春”看来,历史上“规划”古镇格局的人一定深谙风水和道家文化。而“朱老道”恰恰就是看清了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的人,所以才将这里作为修行地。

挖掘古镇历史

在小说中进行大胆“复原”

在年出版的《中江县志》中,有两处关于龙台始建年代的记载,一处记载是明代,而另一处却记载为清代。“同一本县志,时间记载前后矛盾。”“雪耕春”说,其实古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至元年间,而这是他最先发现的,这一发现,纯属偶然。

年出版的《中江县志》中关于龙台建镇历史的两处记载出现前后矛盾。

年“雪耕春”还在龙台中学教书,有一天他路过镇上的禹王宫,看到大殿被拆,拆下来的木料被堆在一旁。出于兴趣,他凑上前去仔细打量这堆木料。突然,其中一根木头上的字引起了他的注意。“上面写着至元三十一年修建,这根木头正是大殿的大梁。”他说,“在未拆之前,大殿有吊顶,遮盖了大梁,所以梁上的字从来没有人看到过。”

回到学校后,他立刻查了年代简表,至元三十一年恰好是年。“迄今为止古镇上没有发现比这更早的时间记载。”他推测这座禹王宫的建立和古镇的建立应属于同一时期。这一发现,如今已被龙台当地采信,龙台古镇的历史又因此往前推了多年。

在小说中,八大山人朱耷在这里访友问道后,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。为什么会将朱耷和龙台联系在一起?朱耷真的到过龙台吗?这还得从多年前“雪耕春”的姐姐不经意间道出的一个回忆说起。“雪耕春”说,有一次跟姐姐聊天,她说自己曾在禹王宫的西厢房的墙壁上看到过一首诗,诗的内容记不太清楚了,但记得落款是“八大山人”几个字。

“八大山人”朱耷画像。图据网络

虽然现在无法去考证姐姐所说的话,但这件事却让“雪耕春”在创作《昆仑莲》时想起,朱耷因此走进小说并成为主人公之一,让虚构的小说有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感。

古镇的沉默了多年,为什么在当地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或口口相传的历史?对此,“雪耕春”推测,历史上龙台可能比较繁荣富庶,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,因此多遭兵燹。为了让这里成为一个隐逸的“世外桃源”,古镇取了“大磉礅”这样一个普通的名字,同时对历史“述而不著”,欲意抱朴守拙,这也符合道家的理念。

古镇上的古井和古河,曾哺育着这一方人。

古镇有一地名,或许可以为他的这一推测寻到佐证。龙台当地老百姓都知道,镇上有个叫“万人坑”的地方,几十年前那里是一片农田,农民耕种时,经常挖出白骨。“万人坑”是口口相传下来的地名,但镇上谁也不知道这名字的由来。“雪耕春”推测,在明末清初时期,龙台古镇有可能遭遇过张献忠溃兵的血洗,而“万人坑”这一地名很可能就是这一段历史留下的证据。

“雪耕春”对龙台古镇历史的一个个猜测,都在古镇上有迹可循。在《昆仑莲》这部小说里,他对古镇的历史根据猜测进行大胆的“复原”,从而呈现出一个奇特的、拥有浓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。整部小说就像是一把打开龙台古镇历史的钥匙。

以小说作“史”

唤起人们对古镇的保护

一部《昆仑莲》,从古镇源起,到风土人情,再到历史沧桑,就像龙台古镇的一部“方志”。谈到创作小说的初衷,“雪耕春”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忧虑。

他说,龙台古镇历史悠久,是曾经的川西商贸重镇。自元以降,这里先后建立了七个会馆、五个宫庙,以及书院、衙门、镖局、匠局等。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,这些历史遗存仍保留完整,而近几十年,却在迅速消失。此外,随着古镇的扩张和新建,原有的考究的建筑格局也逐渐被打破。

如今的龙台镇街景。

如今,行走在古镇,仍可见一些零落在各个角落的古建筑。气势恢宏的江西会馆主体尚保存完整,可仍经不住岁月的侵蚀显得破败。濂溪会馆只剩下一面残壁,壁上有一扇拱门被封,半截精美的龙抱柱被当作砖石尴尬地嵌在墙壁上。关帝庙原本为一个建筑群,里面有关帝庙、观音殿、大佛殿,如今只剩下观音殿和大佛殿,大佛殿被当成民居,观音殿在荒废中日益凋敝……

江西会馆主体尚保留完整。

观音殿漂亮的屋顶。

文昌宫被当作民居。

“每一天都发生着一些对古镇破坏的事情,看了非常痛心。”“雪耕春”说,或许正是因为人们对古镇的历史缺乏了解,才在面对它的消逝时近乎麻木,无动于衷。他希望通过这部小说,揭开古镇的神秘面纱,让人们了解龙台古镇的历史,保护并利用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。

濂溪会馆已被拆毁。

对此,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表达了相同的看法。近日,盖教授专程前往龙台进行了实地查看。“看完后感觉很可惜,古镇规模很大,有很多非常有内涵的老建筑,但保护得不好,被拆得七零八落,现在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。”盖教授说,根据“雪耕春”的发现,古镇是一个“葫芦形”建筑格局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“这是道家理想的居住环境,口小肚子大,也符合传统民居的布局,背后蕴含着人与环境和谐的理念。”

老街上还有少量民居保留着原来的风貌。

“古建筑是传统文化活的载体,龙台古镇的老建筑不能再拆了!”盖建民说,当地政府必须重视起来,对古镇进行抢救性保护,并将古镇的保护纳入中江县整体规划发展。他认为,目前当务之急是先把现有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保护起来,另外,再对现有的古建筑遗址重点恢复几个有代表性的。“这是很好的文化资源,如果能保护好、利用好,将是造福子孙的事情。”

原标题:《这部20万字的奇幻小说,打开了中江龙台古镇尘封多年的历史……》

    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jc/48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