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梁山好汉,一百单八将,大致看起来貌似就是一个一百多人组成的大家庭,大家大口喝酒,大块吃肉,大秤分金银,不亦乐乎。可实际里面派系林立,各种小团体数不胜数,他们各有各的利益纷争,虽不至于拼得头破血流,但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和谐。
梁山如在并入梁山之前以武松,鲁智深为首的二龙山集团;宋江坐上头把交椅之前的晁盖集团,公孙胜便是晁盖的忠实簇拥者;以混江龙李俊为首的揭阳派系等。梁山内部派系林立,众好汉之间盘根错节,关系复杂。想要将大伙聚在一起,别说建功立业,就是天天生活在一起不打架,都需要很大的本事,作为一百单八将的最高领导,宋江必然是要下很大功夫的,有时会阴损蔫坏的招该用也得用,但在这些人中,公孙胜可以说是他们中最独特的人了,他虽然是梁山元老,资历在宋江至上,但此人不争功不多利,对梁山上的众兄弟若即若离,来去自如,恰似一条入云龙,来去自如,凡人不能奈何与他。
我们回顾公孙胜最后一次离开梁山不再回来的时机,是在征辽凯旋,征讨方腊之前。对辽作战的胜利,是梁山无论在声望还是实力,都达到了一个顶峰。功成身退这个道理公孙胜不可能不懂,历史上已经有无数先贤示范了这一举措的正确性,况且本就能掐会算的公孙胜必然是知道此次征方腊凶多吉少,他的师父罗真人更是坚定的要留他在身边,公孙胜没有理由再去冒险。而他这样一个法术高强的道士,别说宋江,只要他要走,梁山上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。也正是因为他的法术和他的资历,让他坐上了梁山第四把交椅,前任领导晁盖和现任领导宋江对他都十分敬重。但这两者不同的是,宋江对公孙胜恐怕更多的是无可奈何,因为自从宋江成为梁山实际上的最高领导后,公孙胜的心就已经不在梁山了。
公孙胜晁盖比宋江更接近一个本质上的土匪,但他的志向太小,只安于做一个啸聚山林的土匪头子,带着兄弟们过逍遥快活的日子,丝毫没有对未来的蓝图和规划。宋江表面上对抗朝廷,实则忠于朝廷。他所不满的是自己在官场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打压。正如把“聚义厅”改为“忠义堂”一样,前者是江湖人士的聚集地,后者则成了另一个效忠朝廷的团体。自宋江将内心想要招安的路线向众好汉明示之后,梁山上便开始矛盾不断,反对招安的声音不绝于耳,而公孙胜,也是反对招安的一员。公孙胜其实既不认同晁盖那种只做一群绿林好汉的想法,也不希望走上招安的道路。公孙胜有着更大的理想,他希望能有人领导着大家推翻大宋,建立一个比宋更开明的政权,显然晁盖和宋江都不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。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公孙胜更亲近晁盖的原因只是因为二人的私交和晁盖的人品。众所众知“孝义黑三郎”宋江是个不孝不义,又确实黑的家伙。
晁盖宋江上梁山时,梁山是托塔天王晁盖主事,宋江只能做第二把交椅。但是宋江此人有一肚子谋略,他一直暗暗地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那时晁盖意气用事,率领一帮兄弟攻打曾头市,宋江含泪相送,并在山下张罗着宴席给他们送行,其实他心里早已明白晁盖此行是凶多吉少、有去无回。果然不出宋江所料,晁盖被涂有毒的流箭射中头颅,拉回梁山还未经医治,就已经不治身亡。其实按照小说上原本的描述,晁盖是没有指定宋江接替他,而是说,谁能帮他报仇就找谁来当寨主。卢员外虽然是给晁盖报仇的人,但是奈何在梁山影响力不够大,势力太小,肯定是争不过宋江的。所以此后宋江名正言顺的接替了晁盖梁山寨主的位置,虽然宋江对大伙一番推让,但其实不过是个过场罢了。
宋江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后,很快就积极争取朝廷招安,因为他始终觉得落草为寇不符合他的身份,他是要为朝廷效力的人,对兄弟们他也有很好的说服理由,那就是为了兄弟们谋一个真正的出路。而之后征辽国、征方腊,带领梁山好汉一路征战。最终,在不停的征战中,梁山好汉损失殆尽,战死的战死,伤残的伤残。连武松这样的高手,也在征战中被砍断一臂,最后落了个六和寺出家的结局。可以说在宋江带领下的梁山一百零八将,大多没有什么好的结局,征战结束后,就连对他忠心耿耿的李逵,也被他送了一杯毒酒。但这一切,公孙胜看的非常清楚,他明白跟着宋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,所以早早找了借口,说是要回老家探望母亲,离开以后,再没有回到梁山,算是真正避开了被宋江当枪使,然后回炉炼铁的下场。
离开梁山的公孙胜,继续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,凭他的一身能耐自然不会为生活发愁,尽管人生抱负没能实现,但逍遥自驾又有什么不好呢?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yf/33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