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中国的大美栾川,世界的文明之源

豫西山区的栾川县,素有“四河三山两道川,九山半水半分田”之称。“四河”,即:伊河、淯河、小河、明白河。“三山”,即:伏牛山、熊耳山、遏遇岭。

东西走向,横贯栾川全境的熊耳山,系长江与黄河分界岭的秦岭东脉。熊耳山西端主峰——“蔓渠山”,位于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,东端主峰——“二龙山”,位于栾川县城东围、伊河北岸。

五千年前的千古奇书《山海经》载:蔓渠山“有鸟焉,其状如翟,而五采纹,名曰‘鸾鸟’,见则天下安宁”(翟、di,野鸡)。“幼鸟曰鸾,成鸟曰凤,鸾凤和鸣”。“蔓渠山鸾鸟群栖,故斯川曰‘鸾川’”。

开天辟地的人文始祖,在《山海经》中赋予栾川人的“初心”和“使命”是:“五彩缤纷引领世界,安宁祥和美冠华夏”。

“鸾”和“栾”是通假字,可以互用。宋朝之前,地名均写为“鸾川”,元人修《宋史》,改为“栾川”,沿用至今。

鸾川,在夏商时期,称为“有莘国”,其民称之为“有莘氏”。唐玄宗开元五年(公元年),设“鸾州”,建“鸾州城”、“鸾州府”。晋朝至清朝,在鸾川设“国家钱币制造基地”,又称“鸾冶”。清朝时,设卢氏县栾川区。

年10月16日,栾川解放,10月21日,经中共中央批准,“撤区建县”,成立“栾川县人民政府”。鸾鸟之乡,凤凰涅槃。国际史学界和中国天文学界,共同认定为“中国的大美栾川,世界的文明之源”。

年7月3日,选定在伊河、洛河发源地栾川县的蔓渠山西北之麓,召开“中国天文学第20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”,审议通过《万年沧桑瞬间顿悟,人类从这里走向文明》。确认栾川县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。

年8月19日,中国著名学者、《牡丹》杂志社编辑——杨亚丽,在《今日栾川》报发表的“涓涓不壅话伊源”,向世人昭示国际天文学及星系宇宙学认定的结果:伊河已形成四亿年,黄河形成八千万年,长江形成三千七百万年。“伊河、洛河”,被称之为东方世界的“两河文明”。

年,著名世界历史学家、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基编著的《全球通史》,畅销全世界。书中写到:“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,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,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在中国”。

西方学者的主流观点认为:发源于古代巴比伦,即现在伊拉克国境内“底格里斯河”和“幼发拉底河”的“西方世界两河文明”,来源于“东方世界的两河文明”。在四大文明古国中,只有中国文明一脉相承,未被中断。由此国际学术界认定,“伊洛文明”不仅是“东方世界文明之源”,而且是“世界文明之源”。栾川,当之无愧的成为“中国的大美栾川,世界的文明之源”。

年1月26日,北京中科院李嘉欣研究员、北京地理所郑柏崖研究员,一行6人,组成“中国文明之源——伊洛文明规划课题组”,赴栾川进行专题规划。邀请本文作者曲延收,把多年来收集整理并赴各委局、乡镇、企业宣讲的栾川文史资料,精准地标注在《栾川县行政地图》上,供他们采用。

栾川县在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,创新享有世界六个第一,被称之为“世界六冠”;创新享有中国十个第一,被称之为“中华十魁”。

二、栾川创新享有的“世界六冠”

(一)世界第一的“东方两河文明”

发源于河南省栾川县陶湾镇三合村的熊耳山主峰——蔓渠山,东南流向的称之为“伊河”、西北流向的称之为“洛河”。“伊河”、“洛河”被国际社会称之为“世界第一的东方两河文明”。

(二)世界第一的“栾川人”童齿化石

位于栾川县城湾滩村的伊河南岸悬崖峭壁上,距地面36米,入口宽2.7米、高0.7米的“孙家洞”的古人类遗址,,被列入“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认定为:全国唯一早期智人和猿人共存、东亚最早的旧石器人类遗址,被命名为“栾川人”。

其中,考古发现的一颗七岁左右的儿童牙齿化石,是全世界范围迄今发现的首例,对于研究人类进化和年龄段的划分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

年6月,由国家出资万元,筹建“中国古人类遗址纪念馆”。

(三)世界第一的“品”字型“火塘”

年,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共同认定:位于栾川县城西围的“龙泉山古人类遗址”——“龙泉洞遗址”,用石块垒成“品”字型“火塘”,明火熄灭一段时间后,仍能被重新引燃,是世界上最早具备生火、用火、生食变熟食的古代人类。

由于熟食的发明和使用,使“栾川人”智商发育,引领世界。炎帝、大禹、女娲、伊尹、有孂等人文始祖,生于栾川,兴于栾川,走向全国,享誉世界。年,中国共产党新闻网《百姓中国周刊》,发表“一山一水一天书,四祖一后栾川出”,晓喻全国。

(四)世界第一的文明之源《天书》

由于发源于栾川蔓渠山的“伊河”,比华夏民族的母亲河“黄河”、“长江”早三亿多年,“先民择水而居”,栾川成为最早的人类聚居地。远古时期,在栾川县的熊耳山流域,发源的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、《连山易》、《山海经》,是中国文字、历法、图腾、地理、占卜等的发明专集。因其历史悠久,博大精深,被称之为《天书》,成为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,由此派衍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。

(五)世界第一个国家图书馆“金匮石室”

据《史记》记载:“禹藏《洛书》于熊耳”。“熊耳山有《金匮石室》,夏禹藏图书之所”,“神龟驮《洛书》,献大禹”。

“大禹”与“女娲”两位夫妻圣祖,在栾川县城东围的“二龙山”顶,建“金匮石室”,是有据可考的世界第一个国家图书馆。二龙山顶的“大禹女娲庙”、石碑、古柏,至新中国成立后仍然保存完好。每年中原文人,在此举行纪念活动,并演戏助兴。

(六)世界第一的金属宝藏“世界钼都”

栾川境内的“河南省冷水——赤土店钼铅锌多金属矿”,至年,已经探明资源储量钼.17万吨、钨.28万吨、铅99.18万吨、锌.83万吨、银.83吨、铜8.29万吨。栾川成为世界第一大钼矿——“世界钼都”。

三、栾川创新享有的“中华十魁”:

(一)第一个华夏之祖——炎帝伊耆

《史记》:“炎帝生于伊水之上,以伊为姓,名耆”,(耆,音qi,指老人)。“炎帝兴于熊耳”,即炎帝是生于伊水之上,并由此兴业的一位老人。

《礼运》:“伊耆氏,神农也,三皇之一”,炎帝又称“神农氏”,“神农尝百草”,“药神”。炎帝在熊耳山编著了第一部《易经》——《连山易》。

栾川县城伏牛山麓,以炎帝出生地命名的“三皇沟”、以“神农尝百草”命名的“百草坡”、以及纪念炎帝的“药神庙”、清朝重修“药神庙”的石碑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

(二)第一个华夏之帝——大禹

《史记》:“禹母有莘氏之女——脩己”。《大戴礼记·帝系》:禹父“鲧娶有莘氏之女,谓之脩己,产大禹。”“大禹治水,以伊为先”,治水始于约公元前年。《尚书》:“禹贡导洛自熊耳”。大禹与女娲夫妻二人,在栾川县城二龙山顶,建石室,作为大本营,统领全国的治水。

大禹为勘察划定九州,著《山海经》。“禹划九州,铸九鼎”,“禹会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”,受万国拥戴,大禹在偃师县“二里头”,建立夏朝。
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:“禹娶涂山氏,号女娲”。《吕氏春秋·音初篇》:“涂山氏之女,候禹于涂山之阳,女乃作歌,歌曰:‘候人兮猗’”。

栾川“有莘地”的大禹,三十岁时(约公元前年),迎娶栾川县合峪镇东隅的涂山氏——女娲,女娲以纯真少女的情怀,吟唱“候人兮猗”。这是中国有史可稽的第一首情歌。

(三)第一个华夏之母——女娲

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娶涂山氏之女,谓之女娲,生启也。”大禹娶女娲,在栾川熊耳山顶建“石室”,女娲在此“抟土造人”、“五彩石补天”、制“笙簧乐器”,历尽万苦,被誉为“华夏之母”。

《山海经》载:“禹治洪水……化为熊。谓涂山氏(女娲)曰:‘欲饷,闻鼓声乃来。’禹跳石,误中鼓,涂山氏往,见禹为熊,惊吓化为石。禹曰:‘归我子!’石破北方而‘启’生。”该石因出生夏朝开国皇帝——启,称为“启母石”。

宋朝神宗时的宰相、“三苏”之一的大诗人苏辙,从皇城开封,来到五百里开外的栾川城,缅怀三干年前的人文始祖大禹,及其妻子女娲。触景生情,感概万千,写下了千古名篇——《启母石》,并与其它诗赋一起,以栾川城咏志,取名《栾城集》,以宰相之威,用布衣毕昇新发明的话字印刷术,刊发全国:

启母石

(宋宰相)苏辙

神夫化黄熊,神母化白石。婴儿剖还父,涕泣何暇恤。

尔来三干岁,往事谁复识。惟有少姨存,相望居二室。

(四)第一个华夏之相——伊尹

《吕氏春秋》载:“有莘氏女采桑,得婴儿于空桑中,令庖人养之”

《孟子》:“伊尹名阿衡,为有莘氏媵臣,负鼎俎,以滋味说汤,致于王道”,“伊尹耕于有莘之野,而乐尧舜之道”。已发现15万片甲骨文中,只记载了中国第一位教师:“伊尹为有莘氏师仆”。

《竹书纪年》:“帝履癸三十有七岁,商汤聘伊尹於有莘”。即夏朝末代皇帝、暴君——夏桀,字履癸,37岁时(公元前年),“三顾茅庐”,从栾川县城有莘地,聘伊尹为宰相,君臣同心,推翻夏朝,建立商朝。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位宰相的第一人。年,栾川城西建“伊尹公园”。

(五)第一窈窕淑女皇后——有孂

《吕氏春秋》:“汤闻伊尹贤,亲临请之,偶遇有莘国遏遇岭,伊尹不可,汤于是娶有莘氏女有孂为妻,伊尹为媵臣,遂为汤相。”

《山海经》中记述:“蔓渠山浮濠之水出焉”、“伊水竭,商朝亡”。栾川境内汹涌澎湃的伊水,被龙门山所阻,成为“水泊湖洲”,雎鸠鸟择偶嬉戏,来鸾迎亲的商汤王与妻子有孂,执手依偎,这一情景交融的场面,被随行的文官记述成诗,取名《关雎》: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……”。

西汉大文学家刘向,在所著的《古烈女传·卷之一·母仪传·汤妻有孂》记述:“《诗经》‘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’其有孂之谓也”。把有莘国栾川的女子有孂,列为中国第一个女子楷模、窈窕淑女皇后。

(六)第一个中国文明之都——栾川县“文明六大元圣”

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的栾川,在华夏万年的文明进程中,创造并拥有文明的六大元圣:

中国第一部《天书》——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、《连山易》、《山海经》。

中国第一部《易经》——《连山易》。

中国第一个“国家图书馆”——“金匮石室”。

中国第一个“道德楷模”——有孂。

中国第一位“人民教师”——伊尹。

中国第一部国学经典——《道德经》。

(七)第一个中华民国碑林——“栾川常母关氏碑林”

栾川县城北大街人常志箴(-),时任中华民国河南省财政厅厅长,国民党第三十六集团军中将。居外为官,心系桑梓。为家乡创办“耕莘学校”、“育才图书馆”、“龙泉山柏树园”。

常志箴为其母亲关氏兴建墓园,邀请蒋介石、张学良、徐世昌等30余名政要及学界名流,题词和书楹,这些碑刻中,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各种书体皆备,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一定的史料价值,弥足珍贵,被学术界称为“中华民国第一碑林”。

年,栾川县人民政府以“兴栾工程”项目,在君山西路为其兴建“栾川县文史纪念馆”。

(八)第一个中国名山——“道教祖庭老君山”

栾川“老君山”,古名“景室山”。周朝藏书史——李耳,在此修订了81章,言的《老子》,又名《道德经》,被文史界称之为:“《老子》天下第一”。并在此创立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——道教。

年,中国作家协会主席、中国现代文学馆长、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李准,为老君山题词:“秀压五岳,奇冠三山”。

(九)第一个中国洞府——栾川“鸡冠洞”

栾川县城“鸾州大道”西端,有一个长达米的喀斯特溶洞——“鸡冠洞”。

“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首届洞穴学术会议”,在栾川召开,全国近百名地质专家和多个喀斯特溶洞“洞主”参会。年7月19日,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,为栾川鸡冠洞题词:“景观壮丽,堪称北国第一洞府。成因独特,正是国内首家龙宫。”

新华社社长穆青,为鸡冠洞题词:“北国第一洞府”。

(十)第一个中国玉都——“栾川伊源玉”

五千年前的《山海经》中记述:栾川“蔓渠之山,其上多金玉。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。”因玉产于伊水发源地,取名“伊源玉”。

《水经》载:“鸾川因玉而名振。”伊源玉在万年的发现、使用中,盛名远扬,“伊源玉三德冠天下”:

皇权之德。轩辕黄帝始制“冕旒垂玉”,秦始皇制“传国玉玺”,大禹以玉定国礼“禹会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”。

品行之德。《礼记》: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。君子于玉比德焉”。

祥瑞之德。《周易》:“玉为乾卦,纯粹圆满之象”,玉能拥福、祛灾。

年,栾川“伊源玉”探明储量达0万吨,居中国“五大名玉”之首,被称为“中国玉都”。

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,望未来任重而道远”。在中共栾川县委、栾川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,三十五万栾川人民,以史为鉴,再创辉煌,为实现“伊水栾山养生城”的宏伟目标,而高歌猛进。(曲延收)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abmjc.com/zcmbzl/4228.html